一、嚴以修身的重要意義
三嚴三實,首要一條就是“嚴以修身”。要做到嚴以用權、嚴以律己,要做到謀事要實、創(chuàng)業(yè)要實、做人要實,均需以嚴以修身為前提。“三嚴三實”專題教育的過程,實質上是黨員干部正其心、誠其意、修其身、養(yǎng)其德的過程。
做官先做人,做人必修身。黨的各級領導干部要做好官,首先要做好人,不僅要做好一般的人,而且要做好一個“大寫的人”。這個“大寫的人”,就是道德情操和道德境界上達到很高要求的人。而要做到這樣“大寫的人”,就必須把修身作為做官做人的第一要務,如琢如磨,知之行之,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(yǎng)和道德境界。
二、如何改進修身
一是要高度重視修身。修身不僅于工作事業(yè),于個人生活幸福都至關重要。二是要全面系統(tǒng)修身。要把共產黨員修身的各個層次的要求統(tǒng)一起來,全面加強修養(yǎng)。即把(1)世界觀和人生觀;(2)理想信念(政治信仰)(3)守法意識和法治觀念(4)黨的意識(5)政治紀律和規(guī)則(6)政治倫理和道德(7)政治道德人格(8)健全心理和健康生活方式,八個層次統(tǒng)一起來,全面系統(tǒng)科學加強修身。三是要學習傳承中國傳統(tǒng)修身養(yǎng)德的方法。中國古代社會也形成了一套修身養(yǎng)德的途徑和方法。領導干部修身養(yǎng)德,需要很好地學習并傳承這些途徑和方法。包括6個方面的內容:
慎獨。慎獨是儒家提倡的道德修養(yǎng)最重要的途徑?!抖Y記•大學》提出:“此謂誠於中,形於外,故君子必慎其獨也。”慎獨,即在獨處無人時也要保持道德上的謹慎和警醒。在獨處無人監(jiān)督的情況下,人很容易失德。因此,在獨處之時,仍然要堅持道德操守,做到不自欺,因為這時的監(jiān)督者只剩自己了。能做到自己監(jiān)督自己,那才是道德的最高境界。清代的曾國藩一生修身立德,嚴格內省,很重視慎獨,他認為“慎獨則心安,自修之道,難于養(yǎng)心;養(yǎng)心之難,又在慎獨。能慎獨,則內省不疚,可以對天地質鬼神。人無一內愧之事,則天君泰然,此心??熳銓捚剑侨松谝蛔詮娭?,第一尋樂之方,守身之先務也。”在他看來,慎獨不僅是道德修養(yǎng)的途徑,而且是自強自樂的辦法。
慎微。慎微與慎獨有密切的關系?!吨杏埂防镆仓赋觯旱酪舱卟豢身汈щx也,可離非道也。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懼乎其所不聞。莫見乎隱,莫顯乎微,故君子慎其獨也。慎獨之所慎,往往是“隱”、“微”,即不正確的思想和行為初起之時。人性的特點是,一旦“隱”和“微”被突破,就會一發(fā)不可收拾,走向道德墜落的不歸之路。“不矜細行,終累大德”;“道自微而生,禍是微而成”。因此,慎獨重點在慎微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對一切腐蝕誘惑保持高度警惕,慎獨慎初慎微,做到防微杜漸。只有做到慎初、慎微,才能夠防微杜漸,守身如玉,保持道德和人格上的高潔。
自省?!墩撜Z》中有:曾子曰:“吾日三省吾身,為人謀而不忠乎?與朋友交而不信乎?傳而不習乎?”即每天反省從三個方面反省自己:為別人做事盡力了嗎?與人交往是否做到誠信?理論學習傳播了嗎?對于我們共產黨的領導干部來講,每天也應該自省一下:我們在自己崗位上是否盡心竭力了,社會交往是否做到誠信友善了?黨的理論是否學習傳播了?如能每天如此自省,久而久之,政治意識自然會增強,道德境界自然會進步,人格必然會提升。
有畏。有畏即有所恐懼。一個人有所畏懼,行為才會有所收斂;一個人如無所畏懼的人,行為往往沒有底線。有畏是道德修養(yǎng)的一個很重要的條件。“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,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于禍”。“凡善怕者,必身有所正,言有所規(guī),行有所止,偶有逾矩,亦不出大格。”有畏,也不容易犯大的錯誤。那么應該畏懼什么呢?對于今天的領導干部來說,應當畏法、畏紀、畏德,有如此三畏,自然會遠離錯誤,遠離失德,遠離違法違紀與犯罪。
知止。領導干部一個很重要的個人能力,就是要會理性管理自己的需求和欲望。作為一個現(xiàn)實的人,總是有各種需求和各種欲望,通過合法合理的途徑和手段滿足自己需求和欲望,也是現(xiàn)代社會所鼓勵的。然而,如果一個人致力于滿足自己無休止的欲望而毫無節(jié)制,那也是非常危險的。因此,老子告誡道:“知止不殆”、“知止不辱”。只有知道當止之處,就不會有危險,也不會招致曲辱。許多貪官,在根本上都是追求權欲、物質欲、情欲的無限制的滿足,最終失去了正常人所擁有的一切,也陷入了人生的巨大恥辱當中。
知恥。知恥,即有恥辱之心。知恥是道德感的前提。孟子指出:“羞惡之心,義之端也”。只有知恥,也才能守得住道德的底線。康有為指出:“人知有所不為,皆賴有知恥心,如無知恥心,則無事不可為矣”。領導干部修身養(yǎng)德,在道德心理的層次就是要知恥,要有恥辱之心。如此,才能構建起了道德的心理條件,把道德情感與道德行為統(tǒng)一起來。